福祿克Fluke OptiFiber? Pro?OTDR系列
福祿克Fluke CertiFiber?光纖損耗測試套件
福祿克Fluke SimpliFiber? Pro光功率計和光纖測試儀
福祿克Fluke Fiber QuickMap?多模光纖距離和故障定位儀
福祿克Fluke Fiber OneShot? PRO光纖測試儀
福祿克Fluke VisiFault? Visual Fault Locator電纜連通性測試儀
福祿克Fluke MultiFiber? Pro光功率計及光纖測試工具包
福祿克Fluke FI-7000 FiberInspector? Pro光纖顯微攝像機
洞察行業資訊 分享專業知識
洞察行業資訊 分享專業知識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134 1039 1245
400-996-0787
0755-8399 9818
聯系郵箱:
yxq@faxytech.com
聯系地址:
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路華聯發大廈602室
科技的發展總是相當迅猛。如今七類八類網線也已進入消費者視野,并且萬兆級別的網速成為了很多家庭用戶的標準配置。不過在選擇的過程中,很多人也產生了一定的疑惑,都是萬兆網速,那它們都有哪些區別呢?今天就結合我對網線的理解,給大家科普一下超六類七類八類網線,一起來看看吧。為何八類網絡線開始受到追捧?什么是Cat8八類網線?在網絡通信領域中,說起以太網線纜,往往會提到超五類網線、六類網線和七類網線的說法。不過,近年來,Cat8八類網線也開始更多被提及,那么Cat8八類網線相較以往的線纜有什么不同呢?Cat8正式出江湖?扒扒它與Cat5、Cat6、Cat7網線的區別;八類網線作為時下新一代的雙屏蔽網絡跳線,它能夠支持高達40Gbps的傳輸速率,支持2000MHz的帶寬,不過在擁有高速傳輸的同時也有一個短板,那就是八類萬兆的網線傳輸速率擁有一定的限制,只能夠達到30米距離。所以對于工程級的裝修布線還需要在使用網絡對接頭連接起來才行,不過這樣也容易造成網速的波動。不過對于網吧游戲、服務器、交換機、家庭網絡等等設備連接,還是綽綽有余的。Cat8 八類網線是最新一代雙屏蔽(SFTP)的網絡跳線,其中它兩個訊號對,可支持2000MHz的帶寬,且傳輸速率高達40Gb/s,但它最大傳輸距離僅有30m,故一般用于短距離數據中心的服務器、交換機、配線架以及其他設備的連接。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網線有超五類網線、六類網線、超六類網線、七類網線及超七類網線這五種類型。Cat8 八類網線和七/超七類網線一樣,都屬于屏蔽型雙絞線,能應用于數據中心、高速和帶寬密集的地方,雖然Cat8 八類網線的傳輸距離不如七類/超七類網線的遠,但是它的速率和頻率卻是遠超于七類/超七類網線。Cat8 八類網線和超五類網線、六類/超六類網線之間的區別較大,主要體現在速率、頻率、傳輸距離以及應用等方面;科普 ▏CAT8 八類網線Cat8八類網線優勢在哪里?在ISO / IEC-11801標準里,根據通道級別將Cat8 八類網線分為了I 類和II類,其中I類Cat8 八類網線屏蔽類型為U/FTP和F/UTP,能向后兼容Cat5e、Cat6、Cat6a的RJ45連接器接口;II類Cat8 八類網線屏蔽類型為F/FTP 或 S/FTP,可向后兼容TERA或GG45連接器接口,目前在京東和淘寶,搜索CAT類網絡線的價格還是很有搞頭的。由于CAT8 八類網線 / I 類和 II 類信道的長度限制為 30m,它主要應用于數據中心,而不需要傳統的 100m 完整布線。骨干布線和接入點布線也可能成為常規企業大樓中的應用。許多大樓的骨干小于 30米,室內的許多接入點不需要很長的電纜??梢灶A見,接入點的速度將來會超過 10Gbit/s,因此需要比 CAT6A 更好的布線。對于家庭而言,某些應用也可能是高速結構化布線的催化劑。家庭中布線的典型長度與數據中心的范圍大致相同,因此CAT8 八類網線可能也成為家庭面向未來的布線選擇。特別是在可持續方面,家庭布線是長時間或者永久的,預埋敷設CAT8八類線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綜合布線當中,CAT8網線開始漸入佳境.應用場景傳輸速度優勢目前最常用的應用是 40GBase-T。IEEE 有一個相對較新的舉動,25GBase-T 以太網速度。事實證明,25GBase-T 實際上會比 40GBase-T 找到更多的支持者。一方面成本是因為25GBase-T 的收發器比 40Gbase-T 的生產成本低。另一方面是因為速度聚合,在數據中心,下一個更高的速度是 100Gbit / s 以太網,通常在光纖布線上。將 4 x 25Gbit / s 聚合成一個 100Gbit / s 線路比將 40Gbit / s 線路聚合成 100Gbit / s線路更容易。隨著網絡布線對傳輸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性價比部分和家庭網絡布線的應用要求,相信Cat8 八類網線會逐漸成為數據中心綜合布線系統的主流產品,Cat8 八類網線測試儀...
隨著網絡布線工藝和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檢測基本上都是針對Cat.5e或其以上的布線系統,對非專業人員來講,網線電纜外觀上看似乎都差不多,但其傳輸能力卻差別巨大,目前的測試規格除了UL444要求的細則以外,基本是按照TIA/EIA 568-B.2進行測試,測試的指標主要為以下12項:Wiremap(接線圖);Length(長度);Propagation Delay(傳輸時延);Delay Skew(時延差);Return Loss(回波損耗);Attenuation(衰減);(Pair to Pair) NEXT(線對間近端串擾);(Power Sum) NEXT(綜合近端串擾);(Pair to Pair) ELFEXT(線對間等效遠端串擾);(Power Sum) ELFEXT(綜合等效遠端串擾);ACR(衰減串擾比);PS ACR(綜合衰減串擾比)其它參數目前在常規線材測試的時候都有遇到,但是今天我們的主題ACR卻是少有要求,今天我們一起聊聊;ACR: 衰減串音比。網絡線測試參數之ACRACR的全稱為: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從字面意義上可以看出,是Attenuation(高頻參數基礎篇01-衰減參數)和 crosstalk(高頻參數基礎篇03-串音參數)的關系。名字解釋:衰減與串音的比率(ACR)是指由電線或電纜傳輸媒體所產生的信號衰減與遠端串音之間的差異,以分貝為單位。接收信號要達到一個可被接受的數位出錯率,其衰減和串音都必須降至最低。在實際應用中,衰減取決于電線或電纜傳輸媒體的長度和規格,是一個固定的量值。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保證使雙絞線緊緊地但不變形地絞合在一起,并且通過正確固定和安裝電線和電纜媒體之間的連接器來減少串音。ACR是一個定量指標,表明在一個通訊電路中,衰減過的信號比目的(接收)端的串音強多少。一個完整的通訊鏈路在訊號傳輸的時候,衰減和串擾都是無法避免的存在著,衰減可以看做是線材本身的傳輸質量,而串擾就可以看做是線纜內部的噪聲,這兩種性能參數的混合效應,我們也稱之為信噪比,信噪比也就是信號能量與噪聲能量的強度之比(信噪比,signal/noise = s/n)。通俗地理解就是看看信號和噪聲那個更強。如果信號的強度是 10,噪聲的強度是 1,則信噪比為 s/n = 10:1=10。此時,信號比噪聲要強很多(10 倍于噪聲)。所以,設備的接收端口能夠很容易地識別出有用信號來,傳輸的可靠性很高,誤碼率極低。但如果信號強度為 1,噪聲的強度也是1,那么信噪比就是 s/n = 1:1 = 1(0dB)。想想看,在計算機網卡的接收端口上收到了信噪比為 0dB 的真實混合信號,此時網卡可能根本就區分不出哪個是信號哪個是噪聲,因為信號和噪聲都一樣強 —這會造成誤碼率的大幅增加甚至完全無法進行數據識別、提取和傳輸。所以,通信設備通常都規定接收信號的信噪比要達到一定水平,否則信號傳輸的誤碼率、丟包率就肯定達不到要求,數據傳輸的出錯率就會超標。福祿克測試的時候會有相關的測試對比,設備內置測試設計的公式一般為:ACR(dB)=NEXT(dB)-Attenuation(dB).已經衰減過的訊號和噪聲的比,數值量測越大越好。衰減串擾比(ACR)主要是對應由 NEXT 引起的信噪比,而等效遠端串擾(ELFEXT)是對應由 FEXT 引起的信噪比。ELFEXT 在有些資料中又直譯做“等電平遠端串擾”。后來的標準中將等效遠端串擾 ELFEXT 重新命名為 ACR-F(即“衰減遠端串擾比”,ELFEXT=ACR-F)。所以近端串擾(NEXT)越大à信噪比 ACR-N 越小à信號識別越困難à誤碼率升高。遠端串擾(FEXT)越大à信噪比 ACR-F 越小à信號識別越困難à誤碼率升高。類似地(邏輯推論):鏈路短à衰減小à收到的信號強à信噪比(ACR)大à信號識別越容易à誤碼率降低;鏈路短à衰減小à收到的信號強à信噪比(ACR-F)大à信號識別越容易à誤碼率降低。如上圖在福祿克DTX-1800測試中,經常出現的參數是ACR-N,ACR-N是同一頻率下近端串擾NEXT和衰減的差值,它不屬于TIA/EIA-568B標準的內容,但它對于表示信號和噪聲串擾之間的關系有著重要的價值。為了達到滿意的誤碼率,近段串擾以及信號衰減都要盡可能的小。ACR是一個數量指數指示器,表明了在接受端的衰減值與串擾值的比值。為了得到較好的性能,ACR指數需要在幾db左右。如果ACR不是足夠大,那么將會頻繁出現錯誤。在許多情況中,即使是在ACR值中的一個很小的提高也能有效地降低整個線路中的誤碼比率。其實目前的線纜類別都有各自的行業技術,現有的產品如果做到極致也是一種策略,各有所專,在沒有足夠的資金鏈支撐的時候,不要盲目的去浪費投資和擴張業務!專心做好自己的本業!然后各求所需,不要輕許諾、夸???、拍胸脯、憑感覺做事,對于自己不擅長的周邊產品,可以協同專業的同行配合生產!各有所依,懂得聚焦和簡化,不要過分依賴政策和行政資源的支持,依托我們線纜微信圈的平臺,多多和行業內的朋友交流和分享,創造合作機會和抓住機遇!...
特性阻抗,是我們在進行高速電路設計的時候經常會提到的一個概念。但是很多人對這個概念并不理解,有時還會錯誤的理解為直流阻抗。弄明白這個概念對我們更好的進行高速電路設計很有必要,高速電路的很多設計規則都和特征阻抗有關。特征阻抗是對于交流信號(或者說高頻信號)來說的。特征阻抗屬于長線傳輸中的一個概念,信號在傳輸線中傳輸的過程中,在信號到達的一個點,傳輸線和參考平面之間會形成電場,由于電場的存在,會產生一個瞬間的小電流,這個小電流在傳輸線中的每一點都存在。同時信號也存在一定的電壓,這樣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傳輸線的每一點就會等效成一個電阻,這個電阻就是我們提到的傳輸線的特征阻抗。 要理解特征阻抗的概念,我們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傳輸線。簡單的說,傳輸線就是能夠傳輸信號的連接線。電源線,視頻線,USB連接線,PCB板上的走線,都可以稱為傳輸線。如果傳輸線上傳輸的信號是低頻信號,假設是1KHz,那么信號的波長就是300公里(假設信號速度為光速),即使傳輸線的長度有1米長,相對于信號來說還是很短的,對信號來說傳輸線可以看成短路,傳輸線對信號的影響是很小的。但是對于高速信號來說,假設信號頻率提高到300MHz,信號波長就減小到1米,這時候1米的傳輸線和信號的波長已經完全可以比較,在傳輸線上就會存在波動效應,在傳輸線上的不同點上的電壓電流就會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能忽略傳輸線對信號造成的影響。傳輸線相對信號來說就是一段長線,我們要用長線傳輸里的理論來解決問題。特征阻抗就屬于長線傳輸中的一個概念。信號在傳輸線中傳輸的過程中,在信號到達的一個點,傳輸線和參考平面之間會形成電場,由于電場的存在,會產生一個瞬間的小電流,這個小電流在傳輸線中的每一點都存在。同時信號也存在一定的電壓,這樣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傳輸線的每一點就會等效成一個電阻,這個電阻就是我們提到的傳輸線的特征阻抗。這里一定要區分一個概念,就是特征阻抗是對于交流信號(或者說高頻信號)來說的,對于直流信號,傳輸線有一個直流阻抗,這個值可能會遠小于傳輸線的特征阻抗。一旦傳輸線的特性確定了(線寬,與參考平面的距離等特性),那么傳輸線的特征阻抗就確定了.特性阻抗詳解特性阻抗(ρ)的連續性基本上就取決于分布參數 L0、C0 比值的穩定性,我們都知道歐姆定律:U=RI,其中的 R 就是電阻或者叫電阻負載,單位為歐姆(Ω)。電阻與金屬材料的電阻率 (又稱導電系數)有關,但在高頻信號的傳輸過程中,我們還需要了解傳輸高頻信號的物理介質(比如雙絞線、同軸線、波導)的傳輸特性,它不同于低頻信號,這種傳輸特性與傳輸介質的導電材料(例如銅或銀) 、導電系數(電阻率)、幾何形狀(最常見為圓柱形)、分布電感(L0)、分布電容(C0)、絕緣材料(的介電常數)等都有關系,而低頻信號傳輸時則往往不考慮這些分布參數和絕緣材料介電常數的影響。所有的電子線路圖中都用 L 代表電感,C 代表電容器(通常是方形、原片形或圓柱形的元件)。但從微觀上看,雙絞線其實就是兩根彼此靠近的圓柱形銅導體,截取一段雙絞線來深入觀察和研究,你會發現它就是彼此靠近的一對圓柱形銅導體而已。問:圓柱形銅導體是不是自身就存在電感和電容呢?答案是:存在。一米雙絞線的每根圓柱形銅芯雖然外形上不是電感器,但本身也存在微量的“體電感”;兩根相互靠近的一米銅導體雖然外形上不是電容器,但兩者之間確實存在著微量的電荷感應(感應系數即為“體電容”)。這些“外形特征”不像,但“身體”中包含著的微量電感、電容我們就叫做分布參數(分布電感 L0、分布電容 C0),特性阻抗(ρ)的連續性或者說穩定性其實基本上取決于分布參數 L0、C0 比值的穩定性以上圖中的一對“綠色”線對為例,為了分析方便,我們可以把它們等效為圖中左下角的電路。電路中的 L0 就是體電感(分布電感),C0 就是分布電容,R0 就是這段銅導體的電阻。用來衡量這些分布參數對信號傳輸有何影響時,我們會得出一個算式比較復雜的相關性的等效參數,由于這個參數等效計算的結果正好是以歐姆(Ω)為單位,所以中文把這個參數譯做“特性阻抗”,有時簡稱阻抗(即上圖中右上角的計算公式 ρ=……)。這個特性阻抗參數和歐姆定律中常引用的純電阻完全是兩個概念,雖然它們計量單位都是歐姆,但此“歐姆”非彼“歐姆”—特性阻抗是薇電阻 R0 暨“分布參數”彼此“感應作用”的一個等效值,它被用來簡要地衡量和描述導體介質的傳輸特性,且不隨“均勻”傳輸線的長度改變而發生變化(雖然有時根據計算的會需要假設信號傳輸線的長度為無限),而電阻是與傳輸線的長度密切相關的一個參數,傳輸線越長,電阻值通常也越大。特性阻抗表達式雖然復雜,但隨著工作頻率的提高(一般大于 1~2MHz 以后),其值會趨于穩定不變。近似地,此穩定值只與(L0/C0)比值平方根值和絕緣材料的介電常數有關(參見上圖右上角關于雙絞線特性阻抗的計算公式 ρ=……,其中,d 為銅纜芯線的直徑,D 為兩根芯線的中心間距,?為絕緣塑料的介電常數)。所以,材料不變的情況下,只要傳輸線保持結構均勻(即 d 和 D 保持均勻不變),其分布參數 L0、C0 就會保持不變,其比值 L0/C0 也會保持不變。那么鏈路每“一點”的特性阻抗也會保持不便(即保持阻抗的連續性)。所以總結下來就是,特性阻抗是由d, D,Σr 所決定b. 特性阻抗和長度無關,如果測試的頻率大于1MHz,特性阻抗與頻率幾乎無關.c. 僅減小d, 特性阻抗增加d. 僅減小D, 特性阻抗減小e. 僅減小Σr ,特性阻抗增加.d=中心導體的直徑(m) D=外部導體或覆被的內徑(m)Σr =絕緣材質的介電系數。特性阻抗對線纜小白來說可能不好理解,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舉一個類比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一條道路,如果非常平整,則我們就說它的平整度(特性阻抗)很高(亦即阻抗連續性好)。如果出現坑洼不平,我們就說他的平整度差(阻抗不連續)。如果前面路斷了(斷頭路),則車輛行人只能掉頭回來(斷頭相當于電纜開路,阻抗突變為無窮大)。如果路面坑洼顛簸得很厲害,則底盤低的轎車就會放棄前行掉頭返回(阻抗突變導致信號產生回波)。由此可以幫助理解:阻抗越連續(平順),則信號回波越少。反之,回波越大,則阻抗越不連續(路面不平整順)。所以,通過測量回波,我們就可以了解路面的質量(電纜的阻抗連續性)。目前我們雙絞線常見的特性阻抗規格是 100Ω ,一般要求安裝好的鏈路阻抗的波動值(即路面的不平整度)不要超過±10%,相對于特性阻抗 100Ω 規格數據電纜而言,也就是 90Ω~110Ω 是可以接受的。不過,由于鏈路的每一點其阻抗值在不同頻率和位置都可能是不同的,這為阻抗的精確和方便地測試造成了一定困難,但由于阻抗不連續與“回波”是正相關的,而回波對信號的破壞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從 90 年代后期開始,主流標準都不再要求測試阻抗,而是專們測試與阻抗連續性密切正相關的回波損耗(RL, Return Loss)。雙絞線是一種傳輸線。理論上,“均勻傳輸線”上沿長度方向上每一點的分布參數的感應等效值(即特性阻抗 ρ)是不變的,這就前面提到的“阻抗連續性”。例如,一段 100 米的“均勻雙絞線”,其 30 米處的特性阻抗值和 50 米處的特性阻抗值理論上應該是一樣的(都是標準的 100Ω,即分布電感和分布電容、微電阻、絕緣材料等是保持均勻、一致且對稱的)。而真實條件下的雙絞線都不是真正的均勻雙絞線,傳輸線上每點的特性阻抗值會因為制造誤差、安裝變形等原因可能都是不一樣的,存在著一定的波動(例如存在 10%的波動)。這種阻抗不連續的現象是由于傳輸線的加工過程無法做到完全保持線對的連續、均勻一致且與周圍金屬導體保持結構均勻對稱而造成的。如果生產過程中銅線的直徑和銅線外絕緣層的厚度隨機地發生微小的變化,那么電磁感應的分布參數值 L0(體電感)和 C0(體電容)就會發生微小變化,L0/C0 也會變化,最終經等效公式計算出來的特性阻抗值就會發生變化。例如,30 米處特性阻抗為 103Ω,而 32 米處有可能為 98Ω。類似地,同軸線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同軸線中的內導線直徑會沿著長度方向發生微小變化,外導體(圈)的直徑和內外導體之間的絕緣層的厚度也會發生微小變化,這樣其特性阻抗值也會發生微小變化,所以電磁感應值的分布沿長度方向是不連續的,也就是說沿長度方向的特性阻抗值是不連續的。更常見的是在連接器的地方,例如插座:這里的導體形狀、尺寸、介質材料等都會發生顯著變化,而且是人為設計的顯著變化,也是阻抗不連續需要關注的重點產品和部位。分布參數只有在傳輸高頻信號時才產生明顯影響(長線理論),而在低頻信號傳輸時分布參數的微小變化對信號傳輸的影響是很微弱的(可完全忽略)。例如,用特性阻抗為 75Ω 的同軸線傳輸 4 千赫茲頻率的低頻語音信號(電話),那么即便是阻抗發生大幅度突變,同軸線對這種信號的傳輸基本上沒有影響(相當于短線),但如果這根同軸線中傳輸的是 200MHz 的有線電視信號,則很可能因阻抗不連續(例如跳線使用了特性阻抗為 50Ω 的同軸電纜,在連接插座的地方就有 75Ω-50Ω = 25Ω 的特性阻抗突變),從而導致電視信號的來回多次在不同阻抗的電纜中反射,屏幕上的圖像就可能出現嚴重的重影。阻抗突變是阻抗不連續的一種典型表現,一般發生在傳輸鏈路上發生幾何尺寸明顯變化的地方(典型的就是在連接器插頭段、插座等部位),也發生在導體材料突變和絕緣介質突變的地方(當然,也可能出現在電纜受外力損傷的地方)。用網線舉例說明,例如,雙絞線和水晶頭之間的連接點就是一個阻抗突變點 — 因為雙絞線的材質、結構和幾何尺寸與水晶頭內金屬片的材質、結構和幾何尺寸、絕緣材料等均不同,兩者(可經計算得到)的等效阻抗也可能不一樣 —這就會造成阻抗不連續。再如,雙絞線與模塊(插座)的內部金屬結構、幾何尺寸都不相同,等效阻抗也不一樣,兩者相連接時就會在打線的接觸點上出現阻抗突變的現象。同樣地,水晶頭與模塊的接觸點也是典型的阻抗不連續點。計算機網絡曾經使用的同軸電纜(特性阻抗為 50 歐姆)和有線電視使用的同軸電纜(75 歐姆)特性阻抗不同,兩者前后“誤接”到一起時也會發生阻抗突變,突變點就在連接點處。沿著線對向前傳輸的信號在阻抗突變點會發生反射,突變越大反射的能量越強,突變越大,反射越強。那么這些回波有什么危害嗎?除了前面提到的同軸電纜阻抗突變會令電視出現重影外,在數據電纜中,因為千兆以太網信號端口上的每個線對被設計成既是發射端口又是接收端口(也就是說信號的發射端口上同時又“并聯”了一個接收信號輸入端口)。這樣一來反射回來的信號會回到信號的這個接收端,此回波信號與對端傳來的正常信號會在此被疊加在一起而被一同接收,致使信號變形、失真,導致識別出錯,丟包率上升?;夭ㄒ彩菍е滦旁氡攘踊挠忠粋€重要因素(回波在此也相當于一個干擾噪聲)。如果傳輸線的末端開路,此時可以認為開路點阻抗值變成無窮大,“相對”突變值也是無窮大(從 100Ωà+∞Ω,∞是無窮大的意思),由于突變的“尺度”太大,則信號傳輸到末端時會幾乎全部反射回來??偩€在末端一般都有一個“堵頭”,就是用純電阻連接在開路端,全部吸收總線上的電磁波能量,使它們不會反射回總線中去破壞正常的數據幀波形。 如果傳輸線的末端短路,此時可以認為此短路點的阻抗值為“零”(100Ωà0Ω),“相對”的阻抗突變值也是“尺度”極大,則信號能量傳輸到短路點時也會被幾乎全部反射回來。由此可知,開路和短路是阻抗突變的兩個極端情形,反射回來的信號能量在此時此處都是最大的。我們就是利用這點特性來測量電纜的長度和定位開路/短路位置。那么,開路和短路點誰反射能量更大呢?由于兩者都是阻抗極限突變,反射能量都幾乎接近與 100%。對于特性阻抗為 75 歐姆的同軸線(家用模擬信號電視用的就是這種線),如果在傳輸線的開路末端(即暫時不接電視機的那個插座上)接上一個 75 歐姆的純電阻,則模擬有線電視信號傳輸到此末端時會被這個純電阻全部吸收,末端就沒有信號能量會被反射回來,家里其它電視機就不會有重影出現(注:純數字電視不存在發射信號重影的影響)。類似地,對于 100 歐姆 UTP 電纜(非屏蔽雙絞線),如果在對端的每對線對上各接上一個 100 歐姆純電阻后,信號能量在對端也會被全部吸收,不會有信號能量反射回來。這種在傳輸線末端接上純電阻的方法是消除信號末端開路反射(回波)的一個重要技術,我們習慣上也把它稱作“終端阻抗匹配”、終端匹配電阻或簡稱“匹配終端”。匹配電阻的阻值必須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值相等,這樣才能將信號能量全部吸收而不反射回去。匹配電阻通常都設計制作在網卡端口內的電路板上。類似地,在 120Ω總線的兩端也要各接上一個 120Ω的外接純電阻,可防止信號在總線內來回反射(疊加),避免干擾、破壞正常的總線數據幀的傳輸.其實,阻抗匹配的概念并不止于此,如果將兩段均勻的同軸電纜連接起來,在連接點處如果“加工”工藝視屏高,金屬銜接平順,沒有出現微觀結構意義上的阻抗突變現象,則我們也把這兩段同軸線的連接也稱作匹配。推而廣之,凡是阻抗連續的連接點我們都說它們是“匹配”的。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就知道通常在雙絞線和模塊的連接點處,阻抗是很可能有“失配”現象存在的,一條布線鏈路中的接插件和連接件所在的位置經常也是阻抗不連續的位置(或者說是阻抗失配的位置)。不連續的原因主要是傳輸線的幾何結構或材質(包含絕緣介質的材質)發生了突變。凡是阻抗不連續點,也“一定是”一個信號能量的反射點(回波源)。對于產品設計和生產商來說,就是要制作出連接點阻抗盡量平順連續的產品 —模塊、跳線、各種工業連接器、各種異型非標接插件等等。...
剛上班不久就有客戶咨詢:“我們那個項目,福祿克測試全都不通過,但是我試過可以上網呀,這是怎么回事”。為了解決客戶的疑問,我們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帶上一套DSX-8000,頭也不回的出發了。抵達現場后,我們使用DSX-8000來測試現場的工程狀態,先在鏈路的兩端接上儀器??蛻舾嬷覀冺椖渴浅孱惖牟季€系統,所以我們選擇超五類的測試標準,進行測試后,結果失敗,如下圖。根據儀器里自帶的故障原因診斷工具,我們很快就判斷出,這條鏈路的問題出現在用戶端的模塊部分,啥也不說了,開拆!拆開面板后,福祿克測試不過的原因顯現了出來——模塊的打法不正規,裸露在藍色線皮外的線芯太多了,線纜本身的絞距被破壞了,導致損耗過大。打模塊時,用多長的線就剝多少線皮,盡量把模塊和線用的緊湊一些,不要破壞了線纜本身的絞距。整改后再檢測了一遍,這回順利通過了福祿克的嚴格檢測。福祿克測試不通過的原因多種多樣,碰到問題不要慌,我們可以使用儀器內置的故障原因診斷工具進行整改。...
NetAlly Aircheck G2-TA-KT可測吞吐+定位AP。不管您有多少專業技術,均可執行必要的 Wi-Fi 測試,查看無線環境的通過/失敗測試結果,并識別常見問題1、自動測試 — 執行以下五項基本 Wi-Fi 測試并提供無線環境的合格/故障指示,同時識別一些常見問題 – 適用于任何級別的:2、802.11 利用率 – 報告各帶寬(2.4 GHz 和 5 GHz)中 802.11 Wi-Fi 流量廣播利用率最高的三個信道。3、非 802.11 利用率 – 報告各帶寬(2.4 GHz 和 5 GHz)中非 802.11 廣播利用率最高的三個信道。這表示存在干擾源和高噪聲水平。4、同信道干擾 – 報告各帶寬(2.4 GHz 和 5 GHz)同一信道上超過最低信號水平閾值的接入點數量最多的三個信道。它通過統計主信道和各輔助信道上的一個接入點來統計 5-GHz 帶寬中的 40-MHz 和 80-MHz 信道。然后查看可能造成同信道干擾的接入點列表。5、相鄰信道干擾 – 報告(2.4 GHz 帶寬中接入點可能受到相鄰信道干擾的最嚴重三個信道。對于找到了至少一個接入點的每個信道,測試儀都統計有多少接入點在與該信道有重疊的其他信道上運行。它測試 2.4-GHz 帶寬中的 20-MHz和 40-MHz 信道。6、然后查看可能造成相鄰信道干擾的接入點列表。網絡質量 – 檢驗覆蓋率、干擾性、安全和連接到特定網絡的能力、DHCP 等關鍵網絡服務的可用性以及到指定網絡目標的連通性。...
解決這個問題是很簡單的,不用擔心很難學不會,接下來我們一步一步來看具體怎么操作。我們用到的工具是FLUKE官方開發熱像儀專用的免費軟件FLUKE Smart View。1、在電腦上下載并安裝好FLUKE Smart View熱像儀管理軟件。(點擊此處下載,提取碼:faxy)2、安裝好FLUKE Smart View以后,雙擊打開IS2格式文件。3、打開軟件以后是如下界面,對著熱像圖右鍵,并選擇導出。4、然后在導出界面中,先選擇圖像,然后選擇圖像格式,如果需要給圖像命名就重新命名,然后選擇導出圖像的位置,最后點擊確認。5、成功導出清晰的原圖片。還有一個辦法是讓儀器拍攝的熱像圖直接保存為通用的圖像格式,這需要在儀器本身上進行設置,步驟如下:1、進入儀器的“設置”選項。2、選擇“文件格式”。3、文件格式有幾種選擇。默認是IS2格式,IS2格式文件包括了紅外圖像、輻射測量溫度數據、可見光圖像、語音附注和 IR-PhotoNotes照片附注等等的測試信息,非常全面,該格式文件只能用上述的FLUKE Smart View軟件打開,適合需要后續對圖像深入分析的用戶選擇。下一個選項是JPEG,將圖像另存為 .jpg 文件。當不需要對圖像進行修改、圖像質量和分辨率不重要、要求文件尺寸最小時,請選擇 .jpg文件格式。再下一個是BMP,將圖像另存為 .bmp 文件。當不需要對圖像進行修改、要求分辨率最大而文件尺寸較小時,請選擇 .bmp 文件格式。除了IS2格式,其他2個格式都是通用的圖像格式,復制出來在電腦上或者手機上都能打開查看。...
F754 文檔化過程校準器因其功能強大而深受用戶喜愛。本篇將簡要介紹用它對不合格(溫度/壓力)變送器進行檢驗的方法。準備工作:F754文檔化過程校準器1臺 待校驗的變送器及連接管線、表筆1、首先用正常流程對變送器進行校驗,校驗完成后,校驗結果將直觀地顯示在屏幕上。2、F3“完成”按鈕并輸入標記名稱便可對數據進行保存。3、可按F1或F2分別查看零點及半量程的校驗數據4、在彈出的界面中按F2“調節”按鈕,進入新界面5、選擇“輸出微調”并確認6、在彈出的新界面中先按F2“提取”鍵,提取到微調電流(也可手動輸入)后,再按F4"發送",便完成了變送器零點的修正。7、按F4“繼續”鍵對20mA進行調試8、同理,在彈出的新界面中先按F2“提取”鍵,提取到微調電流(也可手動輸入)后,再按F4"發送"鍵,便完成了變送器滿量程點的修正。重復1步,重新對變送器進行調整后的校驗即可。注意:如果中途操作失誤,退出了校正界面,必須重新對變送器進行校驗后,才可出現調整界面...
經常有用戶詢問工業以太網的測試的問題,基于福祿克M12工業以太網測試模塊我們準備了這篇應用文章,從標準的選擇、廠家線纜規格、模塊的選擇等角度,幫助大家快速了解工業以太網線纜的測試以及具體實施步驟。在本文中,我們將以工業以太網四個重要協議中的一個,也就是重要的Profinet協議,該協議是西門子與Profibus用戶組織的成員公司共同開發的應用協議。它利用在集成設備中的特殊交換機本質上將Profibus I/O控制器通信擴展至以太網。因為工業以太網接口眾多,所以在本文的開頭,我們便提出以福祿克工業以太網測試模塊M12為模型,針對西門子的profinet測試極限值來進行工業以太網線纜的測試。那么有必要介紹一下M12接口的特殊性,因為工業以太網中使用的連接器也需要更加可靠,雖然專為工業環境而設計的加固型RJ45連接器采用密封以實現防塵防水,并具有耐化學性等特性,但M12連接器由于具有較小的圓形外觀和12mm鎖緊型螺紋而在工業以太網中得到更廣泛應用,即使受到沖擊和振動,也能保持可靠連接。此外,M12連接器通常具有更廣泛的防侵入保護選項,可承受高壓沖刷并且耐腐蝕。M12連接器提供直線式和呈角度配置,可實現多種機械連接,更常見的為4針或8針。4針支持大多數工業以太網應用中的100 Mb/s速率,而千兆以太網要求采用8針連接器,需要全部四對線進行傳輸——聽起來很熟悉吧?對于PoE,4針M12也只支持Type 1 PoE,利用同一對線同時傳輸數據和直流電源,而Type 2及更高類型則需要8針M12。M12至RJ45電纜組件也很常見,只需要將電纜的一端連接到存在沖擊和振動情況的機械即可。那么如何測試工業以太網線纜呢?首先需要具備相應的M12工業以太網測試模塊。也就是DSX-CHA021也就是常說的4口D-CODE和DSX-CHA-M12-X也就是常說的8口的X-CODE模塊。在VERSIV平臺上,無論是DSX5000還是DSX8000都具備這種測試能力。具體如何測試工業以太網線纜,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驟執行。1、插入對應的M12測試模塊2、選擇對應的測試標準,在本案例中我們選擇了profinet測試極限值。該極限值在標準選項的應用欄目下面就可以找到。3、在線纜類型里面,找到對應的廠商或者就按照通用的模型,本案例中我們是選擇的西門子。在西門子目錄下,找到線纜的規格4、選擇完畢,基本就類似通道測試模型,按照正常的測試方式進行測試就可以了。這個測試過程沒有什么特殊之處,測試完畢保存測試結果就可以了。如何測試工業以太網線纜的整個步驟大概就是如此,也沒有特別的步驟和注意事項。需要重點提一點的是,有很多時候用戶端只提供了一個M12的母口,無法與我們的設備模塊進行對接,這個時候通常就購買一條M12公口的高質量轉接線加以對接即可。以上如何測試工業以太網線纜的整個過程。附上兩個重要的測試模塊圖形,僅供參考。...
Copyright? 1998-2023深圳市連訊達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路華聯發大廈602室 客服:400-966-0787
備案號:
粵ICP備18089363號
網站地圖
免責聲明:福祿克、FLUKE、FLUKE NETWORKS、 NETALLY等品牌資料及圖片摘自網絡,連訊公司不擁有以上品牌商標及相關產品著作權。